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随时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一种独特的参与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郭芙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与郭靖的长女,她身上凝聚了父母无尽的宠爱。她性格中带着几分刁蛮任性和飞扬跋扈,伴随着从小青梅竹马的大小武对她的深厚爱慕,这使得她越发骄纵张扬。相比之下,同为女儿的郭襄显得更加乖巧聪慧,性格温和得多。
然而,尽管郭芙性格尖锐,黄蓉对这个大女儿却给予了“百般怜爱”,溺爱之情溢于言表。反观郭襄,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处事周到、待人细致的二女儿,黄蓉对她的呵护远不及对郭芙的关心。至于老三郭破虏,书中他与父母的互动更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同为骨肉,母亲对他们的态度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表面看似“草包”的郭芙,恰恰是最贴近黄蓉内心的那个人。我们不妨从书中细细寻找这些隐藏的线索。
展开剩余87%大家都知道,黄蓉自幼失去了母亲,由父亲一手抚养长大。她成长的环境非常孤独,父亲性格古怪、脾气乖张,常常外出不在身边,而桃花岛上也没有一个能真正理解她、与她心灵相通的人。如此缺乏母爱又缺乏亲密陪伴的成长背景,让黄蓉内心极度渴望爱与温暖,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和看似憨厚但对她情深意切的郭靖结为终身伴侣的重要原因。
郭靖满足了黄蓉内心情感的缺口,给予她真挚的陪伴与无条件的包容。两人相识之初,甚至不知道黄蓉的真实身份和性别,郭靖却以真诚的朋友身份对待她。这种坦率而热烈的感情,是黄蓉从未体会过的,也正是她追随郭靖的最大动力。因此,她坚信自己此生非靖哥哥不嫁。
在两人情意正浓、外界压力较小的时候,黄蓉怀上了长女郭芙。虽然怀孕过程并不轻松,但郭芙出生后,黄蓉几乎将自己所有缺失的母爱都倾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借此弥补了自己内心的遗憾。
书中唯独对大女儿郭芙使用了“百般怜爱”这几个字眼,而对郭襄和郭破虏的宠爱则明显少了许多。其实,作者通过黄蓉的内心独白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原因:黄蓉在怀二胎时,夫妻俩正经历生死关头,回忆起来仍觉心惊胆战,所以她对二女儿的感情远不如对大女儿那样深厚。
那段时间,大小武因郭芙的争宠之事心生纷争,闹至蒙古大营。郭靖为了救他们身负重伤,而金轮法王乘机来袭,大小武归来后几乎互相残杀。正是在这十面埋伏、危机四伏、焦头烂额的混乱情形下,黄蓉才被迫提前生产。
郭襄出生后情况同样危急,小龙女在生死关头救下她,随后郭襄被李莫愁夺走,杨过又将她偷回。黄蓉刚刚从产后恢复不久,就不得不为了救援小郭襄与李莫愁激烈交手,身心俱疲,难以想象她当时的疲惫与焦虑。
也许有些读者会疑惑,毕竟是亲生骨肉,仅仅因为“时机不对”就区别对待,未免太过残酷?事实上,骨肉情深也有轻重缓急,春秋时期的武姜因儿子郑庄公是“寤生”(脚先出世)而多有怨怼,偏爱另一儿子共叔段,黄蓉对郭襄兄妹的不偏爱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当黄蓉看到郭芙,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家三口当年桃花岛上的幸福时光;但一见到郭襄姐弟二人,便难免联想到自己那生死关头的生产情景,心中不免生出畏惧与疏离,这自然影响了她的感情。
这种出生时机的特殊性,造成黄蓉对郭襄的爱怜大打折扣,自然而然导致了郭襄从小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关系、尤其是与母亲之间产生距离。随着年龄增长,郭襄心思更加灵活敏捷,十几岁便开始独自闯荡江湖,时常与陌生人南征北战,母女间的相处时间进一步减少,失宠情形更为明显。
此外,郭襄性格乖巧懂事,常被形容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她的稳重让父母少了许多担忧,也无形中减少了父母对她的关注。
说到郭破虏,虽然和郭襄一样出生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或许在平时得到母亲的关心更多些。毕竟黄蓉曾期待有个男丁,以延续郭家的血脉。但无论多么疼爱这个儿子,始终比不上对大女儿郭芙的溺爱,书中郭破虏的出场次数极为稀少。
出生时机不佳,让郭襄姐弟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母亲的宠爱。在成长的岁月里,襄阳情势依旧复杂,黄蓉事务缠身,无暇顾及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从二胎的角度看,郭襄和郭破虏为何不及大姐受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可从郭芙身上找到。
郭芙作为郭靖与黄蓉的长女,无论怀孕、出生还是成长,都处于夫妻二人相对平静安稳的那十几年时光里。黄蓉除了照顾家务琐事,更多时间是陪伴丈夫和孩子,对郭芙的陪伴最为细致,付出的心血最多,因此感情尤为深厚。
相比之下,郭芙与父母共同度过了更多岁月,情感自然也更深。黄蓉对大女儿的宠爱几乎到了溺爱的程度。郭芙不到一岁时便“顽皮不已”,每当郭靖想要管教,她总被黄蓉严词阻止。自五岁起,随母亲练武的郭芙,在桃花岛上闹得鸡飞狗跳,原本清幽宁静的养性之地,顿成了顽童的“战场”。
稍大些后,郭芙更受到父母的宠爱。她披软猬甲,骑红马,带着双雕,几乎享有家中所有珍贵宝物。正是因为父母的偏袒,她无所畏惧,性格中的好胜心和自尊心极强,却又缺乏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这样的性格,在父母的庇护下,不断闯祸,结下不少仇家,甚至连自身安全都时常堪忧。
郭芙心高气傲、恣意妄为,极度护短。听到这里,您是否觉得她的性格似曾相识?
没错,郭芙最像的人不是父母,而是她的外公黄药师。
很多读者忽视了这个事实,郭芙的性格遗传更多来自黄药师。我们常称郭襄为“小东邪”,其实黄药师这位集绝对任性与天才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将他的两面性分别传给了两个外孙女。
黄药师通晓天文地理,武功卓绝,对妻子更是深情款款,这些优良品质都体现于郭襄身上。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武学天赋极高,甚至自创武功,建派立宗,痴情专一,正如她的外公一样。
但在护短这一点上,则完全由郭芙继承。
书中描写黄药师虽然性格怪异,却极为溺爱女儿。尽管痛恨徒弟梅超风偷走了《九阴真经》,他死后仍不惜杀害江南六怪为徒儿复仇。
而“草包”郭芙之所以获得母亲最大的疼爱,关键在于黄蓉感受到她百分百的回应。郭芙虽性格火爆,但极为孝顺,喜欢撒娇装傻,谁见了都会疼爱有加。
书中多次提到郭芙护母心切,听不得旁人对母亲有丝毫不敬,危急时哪怕武艺平平,也甘愿挺身而出。相比之下,妹妹郭襄性情豁达大度,即使有人冒犯父母,也只是微笑以对,无甚在意。两者一比较,黄蓉自然更疼爱大女儿。
郭芙处事护短的性格,与黄药师“帮亲不帮理”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
黄药师性格乖戾、冷酷无情,他被著名作家倪匡评价为“洒脱不羁,把天下人都当作脚底泥”。他的两名徒弟陈玄风和梅超风因爱慕彼此又担忧师父反对,偷走《九阴真经逃走,黄药师得知后,将其他徒弟残忍地挑断脚筋赶出桃花岛。
与此相比,郭芙因为误会杨过要用妹妹换解药,争执中砍掉杨过右臂的行为,简直算不了什么大事。对继承了黄药师性格的郭芙而言,断人右臂不过与掰断她的长剑同等轻微。
此外,黄药师那离经叛道、狂放不羁、不拘礼法的个性,也反映在郭芙的张扬性格和争强好胜上。虽然两个孙女都继承了外公的特点,但郭襄更多体现于才智方面,而郭芙则在性格上更接近黄药师。且郭芙的性格回馈,在母亲黄蓉心中远胜妹妹。
同时,正因为郭襄继承了外公的聪慧,作为同样聪明人的黄蓉并不太喜欢她。黄蓉的择偶标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年轻时遇见的如欧阳克、杨康等“聪明人”,让她认为聪明人心机深沉,难以信赖。
大女儿则不一样。黄蓉虽然常称郭芙是“草包”,但正是这种性格让人容易看透,无需复杂心思,相处轻松愉快。
因此,尽管两个女儿都继承了黄药师的才华,黄蓉依旧偏爱大女儿郭芙。
由于黄蓉童年亲情缺失,而郭芙性格与外公相似,比起郭襄姐弟更加亲近母亲,再加上郭芙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多达十几年,黄蓉自然对郭芙最为宠爱。
——摘自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