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悄然抵达中国,开始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访问。这次行程不仅标志着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了第二个十年的关键节点,而且阿尔巴尼斯本人对这次访问也高度重视。为什么说他如此看重?从时间安排上可以看出,七天三城的行程安排相较于一般国家领导人三五天的访问行程,显得尤为特别。这也是澳大利亚领导人历史上最为漫长的一次外访。
再看随行的阵容,阿尔巴尼斯带领着一个由包括力拓集团、汇丰银行等重要企业高管组成的“超级商务团”,可以说,澳大利亚对经贸合作的渴望可见一斑。为什么会如此急迫?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前的经济压力。阿尔巴尼斯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对中国的出口额,比排在第二至第五的国家加起来还要多。”这一句话说明了中国市场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独特地位。
然而,今年初的经济数据却让澳大利亚不得不坐不住了。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对澳的进出口总额为2092.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这对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与此同时,前几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牛肉等商品实施的反制措施,其阴影至今未曾散去,这更加加深了澳方对稳定中澳关系的关注。
展开剩余67%除了经济压力,澳大利亚还面临着美国的“添堵”。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几乎是无差别的攻击式操作,再加上美国“美国优先”的双标做法,澳大利亚自然也尝到了不少苦头。这使得澳方不得不思考,如何能够拓宽合作渠道,将经济风险分散到更多的伙伴身上。环顾四周,那个巨大且稳定的中国市场,成为了支撑澳大利亚经济的关键所在。澳大利亚的财政部长也曾明确指出:“稳定中澳关系,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工人、企业、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携带着一份详细的目标清单,意图修复和巩固两国的经贸关系,重新加固中澳合作的纽带。清单中的重点包括旅游、贸易、教育、体育合作以及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在此次访问中希望全面推动与中国的合作。然而,其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那就是如何明确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投资的立场,尤其是在“达尔文港”问题上。
10年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岚桥集团通过公开竞标获得了达尔文港99年的使用权,并在这10年中将其从亏损变为盈利。然而,澳大利亚政府突然以“战略意义”为由,决定收回对达尔文港的控制权。中国驻澳大使曾公开表示:“当港口亏损时租给中国,盈利时却想收回,这种做法在道义上并不站得住脚。”然而,阿尔巴尼斯在竞选连任时就曾承诺,将重新夺回达尔文港的控制权,并表示正在制定相关计划。如果澳方无法妥善解决这一争议,恐怕将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当然,要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单靠阿尔巴尼斯单方面的“想要”并不足够。他还需要解决好国内的矛盾,确保各方意见一致。就在他访问中国的前几天,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东盟会议上发表了争议性言论,称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演练意在“改变力量平衡”,并强调需要“保持力量平衡”。这一言论与阿尔巴尼斯在访问过程中积极营造的友好氛围相去甚远,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最终,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大门始终敞开,真心愿意与那些讲求诚信、愿意修好关系的国家展开合作。阿尔巴尼斯此行,能否为中澳关系带来实质性进展,还需要看双方能否在访问后继续推动合作走向“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方向。对于达尔文港及其他经济合作问题,若澳大利亚真心希望与中国达成共识,就必须提供一份有实质性、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诚意。
阿尔巴尼斯选择优先访华,摒弃了特朗普的态度,虽然需要一定的勇气,但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一选择无疑是最为明智的。在当前形势下,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战略利益都要求他们回归现实,重新审视中澳关系。这份回归的诚意是否能够得到中国的回应,关键还得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